联系亿达广告

  • 亿达广告陕西分公司

    (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)

    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三桥双拥路金桥国际公寓B501室

    电话:137 5995 8718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 Q:897520840

    联系人: 宋华为


    亿达广告四川分公司

    (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)

   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羊子山路融锦城3栋一单元1309室

    电话:187 8246 7133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 Q:2214323363

    联系人:张敏花


    亿达广告河南分公司

    (河南、山东、湖北、安徽、湖南)

   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中路171号11号楼综合楼

    电话:173 2931 1666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Q:893169245

    联系人:李   齐


    亿达广告山西分公司

    (山西、河北)

    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北路77号中煤大厦

    电话:182 3417 9666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 Q:897520840

    联系人: 白杰


渭南墙体广告
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陕西墙体广告 > 渭南墙体广告

发布时间:2020

什马村蔬菜产业园里的笑声



渭南墙体广告“这个园区就在村里,在这里干活能照顾上家里。一天工资70块,一个月基本能拿到2000多元,不忙了还可以干自家的活,挺好的。”4月15日,在临渭区孝义镇什马村蔬菜产业园里,贫困群众周银铃和同伴在棚里边采摘西红柿边笑着对记者说。

什马村蔬菜产业园占地52亩,有温室大棚33座。目前,棚里栽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红彤彤地挂在枝蔓上,像一个个红灯笼一样煞是好看。群众正在棚里忙着采摘销售,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。茬西红柿买完后栽中的豆角和甜瓜也开始零星开花,再过一个月就将上市。

“今年园区主要种的普罗旺斯西红柿,为了打市场空档时间差卖上好价钱,同时节省劳动力,我们在去年8月20日、9月20日、10月20日分三次将苗子栽进棚里,茬西红柿去年10月中旬开始销售、第二批11月底上市、现在正在卖的这5棚春节前上市,半个月后就卖完了。”什马村党支部书记贾西海告诉记者,因为他们这里的西红柿上市时间都集中气温较低的在深秋和冬季,大田西红柿基本没有了,再加上普罗旺斯这个品种口感好,他们的西红柿一上市很受市场欢迎,一大部分直供超市,在地头被客商拉走的价位也在3.5元左右,一亩地收入在2.5—3万元。

在采访过程中,贾西海摘下已经呈深红色的熟透的西红柿给记者和同伴,自己也摘了一个大口吃起来。“你们尝尝,我这西红柿酸甜适中,好吃得很!外面市场上卖的普通西红柿和我这里的西红柿就没法比。”他语气中颇有几分骄傲。

“不用洗洗就直接吃了?”记者疑惑地看着他。

“哎呦,原来你们是怕不干净不健康啊。温室大棚里的是蔬菜只要控制好湿度和温度,病害很少,不用费钱买化学药剂的。”贾西海哈哈一笑说道,“如果发现有蚜虫,我们会用烟雾熏一熏。放心吃,如果上面有土用手稍微擦擦就行。”

抵不住他的热情,记者掰开手上的西红柿,瓤红红沙沙的,汁水充足。吸上一口,一股浓郁的酸甜立刻在嘴里爆开,真的是小时候的味道。

正说话间,棚里进来几个穿着颇为考究的中年女性。“我们专门是从城区过来的,前几天路过这里买了点西红柿,娃回去吃后不吃外面买的了,我今天没事就约几个好友一起过来了。”穿着卡其色风衣的女子说道。

“城区超市买得5块钱左右,有点贵,还是地头便宜现摘也新鲜。开个车过来20多分钟,划得来。”同行的另一穿灰运动服女子说道。

临渭区2018年的脱贫明星鲁月玲也和丈夫在产业园种了两棚西红柿,一棚销售完已经栽种了甜瓜,另一棚正在销售旺期。“以前我们就种了9亩多包谷和小麦,一年收入低得很。秋季卖完粮食还账,在口袋还没暖热的钱很快就撒完了。过年后又开始借钱、贷款,年年倒过过。”说起以前的苦日子,她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。

后来鲁月玲和丈夫开始发展大棚瓜菜,虽然丈夫腿部有残疾,但他俩一直坚持没雇人。“这活他坐在板凳上能干,我俩缓缓弄还忙得过来。有了这两个大棚,我们种西红柿、甜瓜、豆角……收入一年比一年好,现在想买个啥想吃个啥再不纠结了,咱兜里有钱了。”鲁月玲说着,笑容满溢。

据孝义镇镇长耿亮介绍,近年来,该镇根据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、家庭基本情况及镇村产业覆盖情况,因户施策,依托辖区内酥梨、芦笋、奶山羊等特色产业,积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。目前,该镇有怡绿葡萄扶贫产业园、明星村产学研猕猴桃基地、什马村蔬菜产业园及孝联村林麝养殖产业园等4个园区,通过“党支部+园区+贫困群众”的模式,持续推动产业扶贫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,带动48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。同时,该镇引导群众发展优势产业,累计发放各类产业补助资金26余万元,为241户贫困群众发展了长期有效产业、72户贫困群众发展了短期致富产业。为了增加群众的致富本领,该镇还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,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2场(次),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。

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,积极引进重点企业带动产业规模,提高扶贫产业规模效应,提升经营主体带富能力;持续加大培训产业带头人和项目能人,加大技术培训力度,探索现代化营销手段,打造产业品牌,并将市场信息、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时推广给群众,扩宽增收渠道,让更多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。”耿亮如是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