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亿达广告

  • 亿达广告陕西分公司

    (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)

    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三桥双拥路金桥国际公寓B501室

    电话:137 5995 8718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 Q:897520840

    联系人: 宋华为


    亿达广告四川分公司

    (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)

   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羊子山路融锦城3栋一单元1309室

    电话:187 8246 7133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 Q:2214323363

    联系人:张敏花


    亿达广告河南分公司

    (河南、山东、湖北、安徽、湖南)

   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中路171号11号楼综合楼

    电话:173 2931 1666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Q:893169245

    联系人:李   齐


    亿达广告山西分公司

    (山西、河北)

    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北路77号中煤大厦

    电话:182 3417 9666

             4006-029-088

    Q Q:897520840

    联系人: 白杰


太原墙体广告
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山西墙体广告 > 太原墙体广告

发布时间:2018

贫困户的腰包咋催胀

太原墙体广告在阳高县古城镇见到农民侯青时,他已喜摘贫困帽。盘点去年他家老俩口1.7万元的收入,老侯如数家珍:两份养牛股份分红600元,一份金融贷款养猪股份分红3000元……

据了解,在阳高县像侯青这样上演由贫到富的精彩故事不是个例。四年时间,该县79个贫困村实现退出、32041名贫困人口脱贫,这是产业花结出的致富果。立体化培育扶贫产业,精准化落实产业帮扶。产业成效的底气,提振了干群的士气:今年要整体摘掉贫困帽!

借力产业“怎么扶”的路径图绘出了阳高的小康卷。

找准撼动贫困根的支点

——立足优势、放眼全国,精准布局扶贫产业

决胜脱贫之战打响,也引发了阳高干群反想:从戴上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开始,历届县委县政府倾力抓扶贫,但时至2014年全县仍有118个村43569人未脱贫。显然,贫困之根扎得深!

撼动贫困根的支点在哪?无疑,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!但发展什么产业,引起了决策者的深思: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;老乡富不富,产业是支柱;支柱硬不硬,重在选对路。于是一场大调研引发出了大讨论:

发展蔬菜种植阳高有优势却不强势。长在土壤气候上,短在规模和龙头企业上。大白登镇干部直言不讳,“我镇虽有大棚千栋,却羞称产业,‘肠梗阻’链条不完整”。长短一比,比出了产业实施的发力点。

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,给阳高的小杂粮质量“正了名”:其中,小米氨基酸和锌含量分别是同类产品的2倍和4倍;“可和婴儿母乳媲美,能充当缺乏母乳者的良好替代品。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绝对是促进脱贫的好途径”。

大嘴窑杏园名列中国美丽田园之榜,杏蛋滚成金蛋,“一颗杏”就让贫困村脱了穷壳。论证杏果经济林扶贫产业,有人刚把眼前的明例举完,又有人吟诵起了明代阳高一王姓读书人写的《劝种杏树歌》:“众乡亲,听我说,故里怎把穷皮剥?……君不见,谁家有杏林,不愁饿扁肚!谁家多杏林,尽过好光景!”“引经据典”,阐释一个观点:发杏财古人尚知此道,今人无需多疑。

阳高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,玉米产量多,环境容量大,承接养猪产能转移,依托农业产业化、龙头企业带动,建设全国生猪主产区,这同样是一条产业扶贫促脱贫的“正道”。有人把“中央一号”文件精神和阳高县情紧密地结合起来来论证。

怎样精准布局扶贫产业,热议的不光是全县干部,话筒更是在群众中传递:神泉堡的驴肉,下深井的糕,黄彦沟的羊肉万里销……这些产业要做大;阳高毗邻黄花之乡大同县,傍着邻居种黄花,定能“沾上光”;干旱是阳高的制约瓶颈,但也是发展优势,可让太阳也产钱……

理越辩越明,路越论越清。一幅扶贫产业布局图绘出了“怎么扶”:壮大“棚+杏”,用活“地和林”,建设全国的“米袋子”、京津的“菜篮子”、北方的“肉案子”和走向世界的“杏盒子”。

“4+N”的产业布局有人称其“大手笔”:瞄的是贫困户,谋的是乡村振兴,图的是大发展。在全县扶贫工作会上,阳高县委书记冯晓雷的发言道出原委: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,不但要摆脱贫困,更要突出“造血”,借机扩大中等收入群众规模。

实施产业项目运作的力点

——“引、借、育、帮”破难题,全力壮大扶贫产业

发展产业促脱贫,路径虽无疑问,群众却有不同。该县扶贫办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:全县19936户43569名贫困人口中,有40%左右人口“困”在劳力和技术上。有人坦言,即使把金山摆在他们眼前,也因没体力和利器而“砍”不下丁点。

谋的是大产业,面对的是弱群体。怎么办?一番思索后,路就这样走出:资金跟着贫困人走,贫困人跟着“能人”走,“能人”跟着产业项目走,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。显然,“能人”就是这条路的力点。能人从哪来?

——筑巢“引”:“我建车间请你生产”。步入王官屯镇西堡村,120亩的荒地上“长”出了年出栏1.8万头生猪的养猪场。像这样的养殖场以及配套的种猪场、洗消中心,遍布阳高11个村。这些“车间”总投资2.8亿元,资金主要来自5000户贫困户的扶贫金融贷款。贫困户建“车间”,正大集团租赁“车间”搞养猪,20年的合作将引来红包满满:租赁费付本还息还分红,去年3706户精准扶贫户已拿到了1111.8万元的红利,人均增收3000元;100万头的生猪全产业链还可拉动4万亩玉米种植销售以及5000人的就业。县农委李世成说,达效后阳高年养生猪量可达200万头,建设北方的“肉案子”不是虚传。今年该县为贫困户新建的4000栋5000亩移动大棚中有近一半大棚被北京新发地、海南佳伟公司的“能人”承包经营,无劳力的贫困户“坐享其成”,收获着每年一个棚1500元的租赁费;而有劳力的贫困户又多了份收入渠道,近千名贫困户将把千万元大棚务工收入装进腰包。

——向外“借”:“借你车间帮我生产”。古城镇去年669名贫困人口把20多万元的养牛红利揣进了包。镇干部说,“这些钱就是借车间产的利”。发展产业促脱贫,该镇挂靠上了一家农业龙头企业,镇里统一购置500斤左右的西门塔尔牛258头,由该公司托养代管,一年为一养殖周期,一周期末一分红:扣除政府投入的产业本金以及企业的饲养成本和管理费用外,所产生的纯收入全部分红到户。红利没上限,却有下限,每人每年分红不低于300元。贫困户侯青说,这相当于把“产业存入银行”,光收利还没风险:风险企业担,红利可翻番,本金永远在,项目持续转。

——自己“育”:“共建车间共同生产”。近三年,阳高县扶持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,年均以300个的速度递增。这些合作社在政府的引导下,通过合作社经营、农户参与,使本地能人和贫困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,推动着扶贫产业的发展,催胀着贫困户的腰包。鳌石乡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引领下,走上了寒富苹果套种中药材的脱贫路。进入盛果期后,项目涉及的560名贫困户仅此年人均收入可达上万元,今年已将林下套种的黄芪卖了240万元。难怪群众感叹:“一块地利连利,长远利眼前利;合力攻坚脱穷皮,对此怎能不喜泣。”

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,阳高更是顺应民意帮扶到家。夏家场村今年新建的19栋大棚,全部按照贫困户的意见办:你说建哪就建哪。大棚建到了各自的地头,甜到了他们的心头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该县今年专门拿出了1500万元奖励资金,用于激励贫困户自主创业。

盘点阳高县扶贫产业投入金额,副县长王吉连称“叹为观止”:贫困户人均产业帮扶基金3000元,绝对空前!大投入引出大景象,在阳高乡村遍地上演着扶贫产业进田、驻企、入院、上屋的生动画面,每个贫困户精准实施帮扶产业至少二三个。大景象引出大效益,三年时间,全县新发展设施蔬菜园区10个,新建移动大棚10000栋10000亩;建成千亩杏果经济林园区5个,2000亩黄花产业园区2个,千亩中草药基地6个,发展小杂粮等旱作农业2万亩……县产业办主任白仕君介绍说,光新发展的蔬菜一项扶贫产业,为全县贫困户年增收4000万元不在话下。

扣紧产业项目链上的重点

——举龙头、强技术,创品牌,完善扶贫产业链条

对阳高的产业扶贫路径图,县委副书记庞君这样打比方:如果把产业扶贫看作摆脱贫困的杠杆,支点就是产业布局,力点就是项目运作,而重点就是龙头、技术和品牌。

古城镇寺塔村农民高明国做梦也没想到,地还是那块地,种的都是谷,收入却两重天。新品种让他开了眼界:没见过这谷子一苗结5个穗,也没见过这种谷子产量是原产量的3倍。引种新品种,使用新技术,产品有机质,去年让高明国的3亩薄田多收了900斤,也多赚了1260元钱。

贫困户收获着产业科技的红利远不止旱作农业,小白登村的26栋扶贫大棚在行内人士眼里堪称蔬菜新品种、新技术的“孵化基地”:设施不同,品种不同,备耕不同,管理不同。科技实招招招见实——“天敌昆虫防虫害、生物菌剂防病害,不留半点农药害,真正绿色无公害”,所产西红柿的售价比同类产品虽贵,但供不应求。这新技术从哪来,缘于攀上了中国农大教授的亲。昔日全县4000亩不毛之地的盐碱滩,如今变“宝棚”,一棚蔬菜年收益万余元,农民深知同样是沾了教授的光。

扶贫产业的技术支撑,阳高人就信服教授,县政府接着就搬来了教授团队:山西农大3名院长和8名教授与阳高扶贫产业“拉上了手”,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,功能小杂粮黍、高粱、谷新技术、新品种引进与示范,猪、羊新品种引进与养殖新技术推广……“县校合作”不光是产业布局在哪,技术跟进在哪,还要做好人才的孕育。山西农大教授、挂职副县长李灵芝一语中的,优选240名农民,专门进行设施蔬菜、功能小杂粮“三区”人才培训。理论和实践他们一经掌握,就会诞生出一批永不走的本土“小教授”。

技术支撑强了产业的“腰”,高举龙头带起了产业的“身”。搭上了茅台酒厂的龙头,全县2万亩高粱未产先预销;引来北京新发地的8名蔬菜营销大王,个个“神通广大”,营销业绩人人年均在数亿元,双方对接达成意向:对全县每年所产蔬菜的营销“包圆”。不仅外“借”龙头,更在自建龙头。今年阳高县把农副特色产品的“专柜”建在了北京,面向全国畅销“阳高货”。这些天大白登镇堪称大工地:490栋移动大棚拔地而起,蔬菜预冷库、蔬菜交易市场同步兴建。龙头有了,规模大了,市场看好。瞅着眼前的场景,分管了一辈子农业的镇干部张兴拍着大腿感叹道:这才称得上产业!

发展扶贫产业促脱贫,阳高不光是卖产品,更注重卖品牌。仅今年该县完成了11个农产品的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产业的附加值又随之提升。

阳高产业扶贫的实施给贫困户带来了丰硕的现实红利,催胀了贫困户的腰包。但在阳高县长丁国华的眼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:产业扶贫富了口袋还不是最大的红利,最大的红利是产业成效催生出的强大内生动力。群众信心赛过了黄金,定会利滚利年年翻,好日子比蜜甜。


文章出自:西亿达广告有限公司,刷墙广告,涂料广告,油漆广告,围墙广告,喷绘广告,彩绘广告 网址:http://www.guanggaow.com/